瑞龙中药大讲堂|茯苓
- 分类:新闻资讯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4-11-11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茯苓,别名茯菟(《本经》),茯灵(《史记》),茯蕶(《广雅》),伏苓、伏菟(《唐本草》),松腴(《记事珠》),云苓(《滇海虞衡志》),茯兔(《纲目》),松薯、松木薯、松苓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,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,形状像甘薯,外皮黑褐色,里面白色或粉红色。
瑞龙中药大讲堂|茯苓
【概要描述】茯苓,别名茯菟(《本经》),茯灵(《史记》),茯蕶(《广雅》),伏苓、伏菟(《唐本草》),松腴(《记事珠》),云苓(《滇海虞衡志》),茯兔(《纲目》),松薯、松木薯、松苓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,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,形状像甘薯,外皮黑褐色,里面白色或粉红色。
- 分类:新闻资讯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4-11-11 11:11
- 访问量:
茯苓,别名茯菟(《本经》),茯灵(《史记》),茯蕶(《广雅》),伏苓、伏菟(《唐本草》),松腴(《记事珠》),云苓(《滇海虞衡志》),茯兔(《纲目》),松薯、松木薯、松苓(《广西中药志》)。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,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,形状像甘薯,外皮黑褐色,里面白色或粉红色。
茯苓主产于河南省商城县、卢氏县、新县、鲁山县、确山县。列入2023年10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《河南省道地药材》(第一批,50种药材)。
茯苓多于7~9月采挖,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“发汗”后,摊开晾至表面干燥,再“发汗”,反复数次至现皱纹、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,阴干,称为“茯苓个”;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,阴干,分别称为“茯苓块”和“茯苓片”。
古人称茯苓为“四时神药”,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,不分四季,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,不管寒、温、风、湿诸疾,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。
茯苓味甘、淡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功效渗湿利水;健脾和胃;宁心安神。用于水肿尿少,痰饮眩悸,脾虚食少,便溏泄泻,心神不安,惊悸失眠。
茯苓是药食同源品种,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,经常食用可健脾祛湿,助消化,壮体质。
茯苓药膳推荐:
(一)茯苓饼:茯苓200g,人参10g,面粉800g。二药分别研为细末,加食盐少许,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,做成约重100g的饼子若干,烙熟。每次食1个。源于《重订瑞竹堂经验方》(原方称“丹”,实为点心)。本方用茯苓、人参补气益脾,以人参延缓衰老。用于补虚,抗衰延年。
(二)茯苓栗子粥:茯苓15g,栗子25g,大枣10个,粳米100g。加水先煮栗子、大枣、粳米;茯苓研末,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,搅匀,煮至栗子熟透。可加糖调味食。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,栗子补脾止泻,大枣益脾胃。用于脾胃虚弱,饮食减少,便溏腹泻。
(三)茯苓鸡肉馄饨:茯苓50g,鸡肉适量,面粉200g。茯苓研为细末,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,鸡肉剁细,加生姜、胡椒、盐做馅,包成馄饨。煮食。源于《奉亲养老书》。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,鸡肉补脾益气,姜、椒开胃下气。用于脾胃虚弱,呕逆少食,消化不良。
(四)茯苓酒:茯苓60克、大枣20枚、当归12克、枸杞12克、白酒1500毫升,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,倒入白酒、密封浸泡15天,每隔3日振摇一次,每日饮服1—2次,每次15毫升。凡气血虚弱、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、腿软、体倦乏力、遗精阳痿、须发早白、心悸失眠、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。
(五)茯苓膏:茯苓500克、白蜜1000克,先将茯苓研为细末,以水漂去浮者,取下沉者,滤去水,再漂再晒,反复3次,再为细末,拌白蜜和匀,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,然后装瓶备用,每日2次,每次15克,白开水送服。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、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裨益。 (牛金永)